在Web3时代,玩游戏不再只是娱乐消遣,而是赚钱的新方法。2021年疫情期间,许多东南亚民众因为疫情失业,靠着玩区块链游戏《Axie Infinity》赚到的钱,除了可支应生活开销,厉害的玩家,甚至赚到比原本工作更高的薪水。
「区块链游戏」(GameFi)或是「边玩边赚」(Play to Earn)概念,是 将DeFi(去中心化金融)、NFT(非同质化代币)、游戏三大元素结合在一起。
游戏角色道具化身NFT储存在链上,并透过DeFi模式在二手市场交易,就算没有财力买下艺人限量的NFT,也能在玩游戏的同时一起赚钱。
追踪网站DappRadar统计,截至2022年3月,GameFi 类型应用数量超过1,450个,对比2021年的544个,不到半年的时间数量已经倍增,意味着Web3游戏经济时代已经不远了。
区块链顾问公司LeadBest执行长李佳宪认为, 游戏产业的本质是虚拟,与数位化连结度高,体验也容易让人沉浸其中,以太坊区块链一开始的应用也是游戏,将会是Web3应用中落地速度最快的。
游戏产业背後商机庞大。根据市调机构Sensor Tower数据,2021年全球手机游戏玩家花在购买装备上的费用高达896亿美元,相较2021年成长了12.6%;游戏市调公司NEWZOO也预估,全球游戏玩家数量,会从2021年的29.6亿人,成长到2024年的33.2亿人,这还只是传统中心化游戏的规模。
游戏模式不断转变,Play to Earn解决哪些问题?
游戏的商业模式经过多次转变,在智慧型手机发行前必须购买游戏机、光碟才能玩的「Pay to Play」模式,进展到现在的「Free to Play」,玩游戏不必花钱,但升级装备需要花钱,一直到近期崛起的区块链游戏「Play to Earn」模式,跟现在的手机游戏相比,GameFi模式将带来三大改变。
改变一:玩家掌控道具所有权。 《魔兽世界》是以太坊创办人布特林(Vitalik Buterin)最喜欢的游戏,某一次他最喜爱的角色,被官方无预警地移除一项重要技能,即便向游戏业者提出抗议,却始终得不到解决。
布特林意识到了中心化架构的缺点:游戏公司在未经玩家同意的情况下,竟可以任意删除、修改游戏内容;为了做出改变,他後来钻研区块链技术,开发出了以太坊。
事实上,现在许多的游戏,都能在二手市场交易虚拟资产(角色、装备)获利,概念上就是边玩边赚。Web3时代下最大的差别,是这些道具、角色,是以NFT的型态储存在区块链上,玩家掌控其所有权,确保道具的稀有性、合法性,避免被复制、任意被移除等传统游戏的弊病。
改变二:所有利润回归玩家。 现在手机游戏的主要营收来源为贩售虚拟宝物和月费,业者赚走所有利润; GameFi时代还是会有游戏公司,只是变成以交易手续费为主要营收来源,利润与玩家共享。
假设一款游戏发行5,000只小怪兽,为了吸引更多人进来玩游戏,开放这5,000只怪兽的持有玩家,继续繁殖小怪兽卖给新进玩家。每一次的繁殖与交易,业者可以赚取手续费,现在的游戏点数,也可以以加密货币的方式,上架到交易所让玩家交易。
玩家贩售手上的小怪兽、游戏代币也可以赚到钱,模式上,游戏公司将利润与玩家共享,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股拉动力,吸引更多玩家投入。
改变三:营运模式让玩家共同决定。 现在的游戏设计、走向,都是游戏公司说了算,商业策略上需多费心,比如给免费玩家和付费玩家的服务必须设计清楚,避免玩家心态失衡; Web3时代可以用DAO(去中心化组织)模式运作,让持有代币的玩家共同投票决定。
表决的内容包括收多少手续费、开放哪些游戏角色加入,玩家也兼具游戏开发者身分。李佳宪举例,假设一款游戏想融入迪士尼角色元素,并非由游戏公司决定,而是要透过社群(持币者)共决,而游戏中的元素,都是直接抓取区块链上的资料,因此只要社群同意,变动都能相应执行。
区块链游戏的运行机制为何?背後挑战该如何解决?
跟玩一般游戏一样,区块链游戏可以在手机上下载APP,或是用电脑网页版来玩,比较大的差异是玩家需要绑定一个钱包,用於储存加密货币、NFT,以及连结其他游戏。
此外,还可能有一些门槛,例如要先购买角色才能开始玩,以知名的《Axie …